点树成金:新会柑种植泰斗、有机陈皮之父讲述有机种植曲折路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点树成金:新会柑种植泰斗、有机陈皮之父讲述有机种植曲折路

小小新会陈皮拉动百亿产业链,不仅成功入选全国乡村产业振兴典型案例,更是农业现代化辉煌历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笔。 

新会陈皮的发展史与新会柑种植奋斗史息息相关,业界有这么一位传奇人物,他肩负有机种植使命,点树成金,从事新会柑种植四十余年,也坚持了有机种植四十余年;他是新会柑有机种植的见证者、新会柑有机种植的百科全书,也是新会柑有机种植的守护者。他就是前新会县果树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现任泓达堂首席顾问的林兆伦先生,对新会柑有机种植发展有重大贡献,是当之无愧的新会柑种植泰斗、有机陈皮之父。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林兆伦先生背后不平凡的有机之路。

刻苦钻研,改变十年一届的柑树命运

林兆伦先生,1940年出生于新会大泽镇,青少年时期便开始接触种植新会柑。在40岁之前,他按照祖上传下的、流传至今的老方法来种植新会柑,原枝培育的新会柑树苗年复一年的低亩产让林兆伦顾先生对这样的种植方法产生了质疑,而且十年期一到,新会茶枝柑树的寿命也到了尽头。

于是,林兆伦先生开启艰辛的有机种植钻研之路。他天天从大泽镇骑自行车到会城景堂图书馆查阅种植资料,一边学书本知识,一边在自家农田里实验,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通过一系列的实验,他提高了亩产,出皮率也提高了!以10年树为例,十年一砍,死亡率低至1%,存活率高达99.99%。

最初的有机种植新会柑的方法在大泽镇诞生,那时他已年近40岁,但却高兴得像个孩子。

比人还高的11年老柑树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林兆伦先生的成功引起了时任新会县果树研究所领导的注意,想让林兆伦先生做带头人,在全县推广他的有机种植方法。于是1980年,年方四十的林兆伦顾问正式接管了新会环城种植圈的管理工作,辖区范围天禄、天马、梅江、东甲、西甲、茶坑、大滘、南坦、西胜。

一开始,有机种植法的推广却不尽如人意。农民们觉得他们会种柑,不能接受这些见效慢,成本高的种植方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天禄开垦了一亩多地作为示范区,最终亩产近5千斤,而其他农民的却只有2千多斤,不少农民一算账,纷纷跟着林兆伦先生学习有机种植的新方法,5年时间过去,天禄的新会柑种植面积从800多亩扩充到2400多亩,产量和种植面积均创造了天禄的历史最高记录。

有机种植道路曲折,前途光明

随着有机种植在新会的推广,新会柑、橘、橙的种植面积和产量稳步提升,在1990年代达到了一个高峰,三种作物的种植面积达到了10万亩。但黄龙病的侵袭使新会柑几乎灭绝,至今仍无法找到医治方法,只能销毁处理。当时全新会的果树种植面积急剧萎缩,最终只有几千亩。

林兆伦先生寻根溯源,只有确保培育出的新果苗全部经过无毒处理,才能重新恢复新会柑的元气。恰遇双水籍的新会华侨伸出援手,捐助无毒果苗场兴建,项目由林兆伦顾问带头。

此后,林兆伦先生与团队开发新的驳枝育苗技术,用了更多的精力去帮助农户慢慢恢复种植的信心和决心,继续改良有机种植的方法,因地制宜、提高产量、延长果树的寿命。

好陈皮,从种植开始

源头种植是新会陈皮的第一次生命。新会柑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10万亩,亩产平均都有近4千斤。

而泓达堂有机庄园在林兆伦先生的指导下,坚持“两手抓”工作,一手抓“有”(有机种植),一手抓“无”(无公害管理),采用有机科学方法培育土壤、防治虫害,杜绝使用化学肥料、农药等,形成标准的有机种植生产体系,2016-2018年连续三年平均亩产1万斤,如此高产下的果树仍然枝肥叶壮,再次见证了有机种植的生命力。

林兆伦先生坚信:好的陈皮是要从种植就开始。新会柑是我们的骄傲,希望有机种植技术能代代传承。

推动新会柑有机种植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才能真正发扬光大,源远流长。

林兆伦先生作为泓达堂的首席顾问,如今80多岁的他依然精神奕奕穿梭在果园内,继续为基地及合作社成员解疑答惑,解决种植问题,还把毕生所学、所知传授给基地负责人李东海先生,一起把有机种植发扬光大,让新会有机陈皮中国共享、人类共享。


李东海先生(左)和林兆伦先生(右)合照